衛肯健康誌

2024/08/01
失眠掰掰 !睡不好的10個原因

長期失眠讓睡覺變成一種壓力,想睡又不容易入睡,半夜起來如廁就睡不著了,真的只是單純失眠嗎? 還是有什麼淺在的疾病風險,是我沒注意到?
衛肯生醫編輯部

造成失眠的原因非常多,可以依嚴重程度分成以下幾種可能

1. 癌症造成的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睡不好,更睡不飽,有種精疲力竭感覺,生活素質下降,各項代謝能力都很低下。
2. 甲狀腺機能亢進,身體持續激進,整天心神不寧或是睡不著,需要立即就診,避免後續造成甲狀腺風暴,會有致命風險。
3. 睡眠過程小腿容易抽筋、不自覺抽動或癢癢的,女性發生比例較高,臨床上稱為不寧腿症候群,可能是缺血性貧血或帕金森氏的症兆。
4. 呼吸中止症,難以進入深層睡眠,甚至睡夢中被驚醒,有窒息的風險。
5. 藥物造成,如呼吸擴張劑、類固醇或部分降血壓藥等。
6. 疼痛造成的失眠,像是牙痛、肌肉痛、風濕或痛風等。
7. 正在服用處方開立的減肥藥,可能有類似安非他命效果的藥物,造成持續亢奮。
8. 精神性失眠,憂鬱、躁鬱等精神障礙所引起,或是心理創傷後的鬱悶,使得半夜胡思亂想,難以入睡。
9. 睡前飲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造成神經過於興奮。
10. 如果以上症狀都沒有,在臨床上還有一種稱為原發性失眠,持續失眠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但身體大致健康無其他狀況,會比較傾向於去解決白天正在煩惱的問題或壓力,以白天行為矯正優先,輔以藥物使用。



如果有以上問題,該如何就醫?

睡眠障礙是許多疾病的共病,如果長期受到睡眠困擾,可以選擇掛睡眠障礙門診,或是精神科,如果以上10點中,發現有符合自身的身體表現,或是正在控制中的疾病,建議除了本科的治療外,可以加掛睡眠障礙門診,但如果屬於情緒、憂鬱等狀況造成的睡眠障礙,可以優先考慮精神科。

 

解決失眠,才是調整情緒的關鍵

失眠是造成精神疾病加劇的重要因素,在一項觀察長達40年隨訪期的研究中,檢查了失眠患者的精神疾病演變,統合這些研究,發現失眠會讓抑鬱症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風險,並且這些統計都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一些研究中也發現,對於焦慮或藥物濫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然而,如果能夠改善睡眠品質狀況,可以明顯從抑鬱患者的經歷看出快速的抗憂鬱反應。



生活上可以做哪些調整?

除了疾病所造成的失眠,有半數以上的朋友,都是屬於生活壓力、原發性失眠,並沒有明確的表徵,但就是不好睡,可以試看看以下方法
1. 中醫輔助療法,透過針灸,刺激神經叢,改善微循環
2. 在中醫師診斷後,使用方劑中的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丸等
3. 培養睡前儀式感,可以是看書、聽音樂、或是換喜歡的睡衣都可以嘗試
4. 維持室內黑暗,提前30分將燈光轉暗、轉黃、營造可以放鬆的環境
5. 使用營養輔助食品(GABA、海藻鈣、磷脂質絲胺酸PS),配合生理時鐘進行健康管理



有效控制劑量,不要變成長期枷鎖

失眠的問題,已經是許多人共同的問題,除了尋求醫師的診斷,可能會服用一些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這是一種中樞性抑制藥物,主要可以讓患者減少進入睡眠的等待以及增加睡眠時間,讓身體可以得到足夠時間的休息,隨著失眠的狀況不同也有長效型跟短效型的藥物,但可能會有頭暈、嗜睡等副作用發生,而且多數朋友如果沒有加以管理,通常都是一顆到兩顆,越吃越多顆,也因為這些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多半具有成癮性,因此,保持積極的心態,持續找出適合是調整方法,滾動式的改變策略,才是與失眠抗衡的最佳方式。

Reference:
[1] Morin, Charles M., and Ruth Benca. “Chronic insomnia.” The Lancet 379.9821 (2012): 1129-1141.
[2] Roth, Thomas. “Insomnia: definition,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JCSM: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3.5 Suppl (2007): S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