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肯健康誌

2024/03/14
遠離糖尿病足 居家照護原則



糖尿病是一種容易引起併發症比較多的疾病,如果長期不好好控制,除了血糖高以外,糖尿病還會有血管、腎臟、腸胃等共病,像是血管容易發炎、硬化,種種交互作用下導致傷口不容易癒合。
  
為什麼傷口潰瘍容易發生在足部?

在末梢肢體都容易發生,但手部我們每天都能看見所以易於觀察到,足部則容易疏於檢查,而糖尿病病友因血糖控制較差,常因神經病變導致自己不知道足部感覺變弱或異常,足部若不小心有傷口因不會疼痛而不自覺,若已感染得很嚴重,甚至壞疽,不僅不容易痊癒,還有可能造成敗血症,嚴重者需要截肢。因此,糖尿病病友需小心照顧自己的足部。
  
形成糖尿病足的原因

1. 神經病變導致對壓力及疼痛感覺變差易造成皮膚傷害
2. 足底皮膚濕潤不夠,皮膚乾燥易發生龜裂
3. 動脈粥狀硬化使得血流供應減少,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傷口癒合緩慢
4. 血糖控制不良時,容易增加傷口感染機會
5. 甲溝炎、灰指甲或香港腳容易讓足部有小傷口與感染
  
居家照護原則
  
清潔雙腳

1. 每天用溫水和中性肥皂清潔足部,水溫不可太冷或太熱
2. 溫水浸泡後,輕輕擦乾雙腳及趾縫,特別注意腳趾間的清潔
3. 腳掌及腳背皮膚若乾燥,可用乳液擦拭皮膚,防止皮膚乾燥龜裂
4. 太多腳汗時,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應穿著襪子
  
檢查足部的皮膚

檢查足底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發現繭、雞眼、裂縫、水泡、紅腫、擦傷、潰瘍、指甲不正常等現象請立即就醫。
  
定期修剪趾甲

1. 先將趾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
2. 趾甲面只做平剪、以防趾甲內長,造成崁入性而形成甲溝炎。
3. 雞眼與厚皮:不可自行切割雞眼及厚皮應尋求醫師處理。
4. 如患有香港腳,須由醫師診治,避免惡化而造成潰爛。
  
鞋襪之選擇

1. 襪子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部影響血液循環
2. 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
3. 鞋子選擇透氣軟皮、寬頭,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
4. 準備兩雙鞋來交換替穿,以維持乾燥
5. 穿著新鞋不要穿太久,先試穿 1-2 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此雙鞋不宜再穿
6. 若曾有神經病變或足部潰瘍等,應選購糖尿病足專用減壓鞋,因受傷後造成足底承受壓力的位置改變,可能導致其它地方形成新的潰瘍,專用減壓鞋能將壓力平均分散,減少局部受壓
  
禁抽煙

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足部血液循環減少

小心使用電毯、熱水袋及電暖爐

避免足部感覺不敏感而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