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肯健康誌

2024/05/08
夏天為什麼要三伏貼? 冬病夏治的科學原理,關節痛、氣喘、過敏、皮膚癢 、鼻水流不停! 必看補帖


 

你是否早晨起床就開始噴嚏不止、鼻水流不停,氣溫變化大就會鼻子發癢,整天臉上掛著黑眼圈,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有這些狀況都是鼻子過敏的常見的症狀。

台灣目前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為50%,算是相當高,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容易使得兒童學習力下降,大人的工作效率下降。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的是好發於冬天的疾病,或在冬天容易加重症狀的疾病
「夏治」指的是利用夏天氣溫高,身體陽氣充沛的時候,進行身體調養恢復之後,到冬天時可以增加抗病的能力,或是預防舊疾復發,或減輕疾病的症狀,達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的皮膚毛孔完全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通過經絡。

在傳統節氣中的三伏天期間,中醫提供了一種名為「三伏貼」的方式,利用三伏貼貼敷於穴位,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達到「冬病夏治」、「扶正祛寒」的作用。

什麼是三伏貼?



講到三伏貼,要先知道什麼是三伏

三伏為中國古人在長期對自然的觀察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為什麼會取名叫做伏呢? 古時候的人真的挺有意思的,三伏的伏,表示此時的天氣的陽氣盛行,而陰氣被陽氣壓制,藏伏於地下。

三伏貼的應用

三伏貼的記載是出自於明末清初醫家張璐在其著作《張氏醫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



使用一些溫熱辛散、芳香通絡、逐痰的藥材如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調入薑汁做成藥餅小顆粒,敷貼於背部的穴位上,透過皮膚的吸收,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促進血液運行、疏通肺絡,以利提升人體陽氣,將邪氣驅除體外。

對於一些容易在冬季發作的過敏性疾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氣喘、哮喘或容易感冒反反覆覆等作預防性的處置,以避免這些疾病在冬季復發。

三伏的時間是何時?



三伏分成三個時段:初伏、中伏、末伏,長達30~40天的一個時段。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在家如何DIY三伏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