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肯健康誌

2023/12/19
反覆發燒又腹瀉 秋冬好發病毒性腹瀉 5技巧遠離病毒 腹瀉





什麼是腹瀉?

在一天內有發生軟便或水便的情形,排便頻率大於三次以上,且嬰幼兒每天總排便量大於 10 克/公斤/天,兒童青少年或成人大於 200 克/天

依照嚴重程度可以分3種
輕度腹瀉:不成形排便次數1~2次/天,無其它症狀
中度腹瀉:不成形排便次數3~9次/天,有輕微脫水、發燒
重度腹瀉:不成形排便次數大於10次/天,有脫水、酸中毒、發燒及身體軟弱

依照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兩種:
急性腹瀉:小於 14 天
慢性腹瀉:超過 14天


造成急性腹瀉跟慢性腹瀉有什麼原因?

急性腹瀉
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是急性腹瀉的常見原因。多與食物遭病菌污染有關,這些病菌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原蟲等,常見的像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

慢性腹瀉
1.大腸激躁症,通常由壓力、緊張焦慮所引起
2.藥物引起
3.發炎性腸道疾病,像是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
4.大腸息肉或腫瘤,可能會有血便,或是解完又覺得解不乾淨。這是因為解便時因息肉或腫瘤堵住通道
5.做過直腸或乙狀結腸手術


什麼是感染型腹瀉?


因食用不熟或未適當冷藏之食物,飲用不乾淨的水、飲料,或手指不乾淨沾染食物而將病原吃下肚,造成胃腸黏膜發炎進而導致腹瀉。病原分為病毒、細菌、寄生蟲或原蟲。




常見造成腹瀉的細菌、病毒有哪些?

細菌:如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

病毒: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等。



嬰幼兒為什麼容易有感染型腹瀉?

因為嬰幼兒免疫功能尚未完全發育,免疫力較低,所以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

大多病原菌的感染途經由糞口傳染,只要接觸被病原菌汙染過的食物或物品,就有感染的風險。尤其嬰幼兒在探索世界,喜歡用手觸摸各式物品,並將之放進口中,就很容易把病原菌吃下去。




腹瀉可能伴隨有哪些症狀?

腸道症狀:腹痛、食慾不振、嘔吐、肛門及周圍疼痛
全身症狀:脫水、發燒、頭昏、全身無力



腹瀉如何照護?

急性腹瀉應注意水分及電解質地平衡,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等情形發生。
剛開始可以先禁食,讓腸胃道休息,視狀況慢慢調整,飲食以少量為宜,避免乳製品類、發酵類食品及咖啡因的飲料,選擇纖維少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根據不同類型的腹瀉狀況與醫師討論需不需要使用藥物:抗腸蠕動藥物、吸附劑、抗分泌劑或是抗生素。




5技巧預防遠離感染型腹瀉


1.料理時海鮮、肉類、蔬菜應確實洗淨, 生食、熟食分開處理,並烹煮熟後再食用
2.吃剩的食物適時儲存在冰箱中,且食用前需加熱
3.備餐、用餐前、如廁把手清洗乾淨
4.居家環境清潔,定時打掃以及稀釋後漂白水消毒
5.在特殊季節對老人和孩子可進行預防接種,如輪狀病毒疫苗等


Reference
McClarren, R. L., Lynch, B., & Nyayapati, N. (2011).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Primary Care, 38(3), 539-564.

*以上文獻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醫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