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思康生技有限公司
person
會員登入
list_alt
訂單查詢
local_mall
購物車
0
search
搜尋
search
關於維思康
立即訂購
促進代謝調節生理
防禦保衛滋補強身
晶潤水亮光采有神
幫助入睡養顏美容
行動關鍵增強體力
熟齡對策青春樂活
必需維生素礦物質
醫療器材生活輔具
生活市集日常用品
醫藥保健資訊
三高與代謝症候群
老化與心血管疾病
內分泌與自律神經
自體免疫與腫瘤
鄒博士
晶潤水亮光采有神
必需維生素礦物質
Facebook
Ig
Youtobe
Line
NEWS
最新消息
NEWS
最新消息
2023/08/16
血紅素過低怎麼辦? 需要補鐵嗎? 缺鐵性貧血飲食策略
血紅素的作用
人類的血液主要由紅血球、白血球跟血小板組成,其中紅血球約有90%由血紅蛋白組成,具有四個血紅素與鐵離子,血紅素的中心離子就是鐵離子,可以用來跟氧氣結合,因此,如果這時候身體缺乏鐵質,原料不足情況下,那血紅蛋白的含量就會減少,攜帶氧氣的能力就會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貧血標準,血紅蛋白的濃度在各年齡層不同,會落在11-13之間,如果因為鐵質不足造成的疲累、面色蒼白、胃口不佳等反應,就是所謂的缺鐵性貧血。
易缺鐵缺血的高風險群
1.過度的血液流失,最常出現在女生的月經週期,腸胃道出血疾病。
2.對鐵需求增加,如懷孕中的女性,正在發育的小孩。
3消化道吸收的問題,大部分是因為腸胃道的問題,如十二指腸、胃切除,萎縮性胃炎等。
4.素食者、蔬食主義者
然而,雖然缺鐵性貧血在女性中佔了約六成,但如果不是正值生育年齡,檢驗報告就是比標準值更低,也沒有明顯缺鐵症狀,就要多加留意血紅素降低的原因,除了需先排除腸胃道腫瘤的可能,也需要考慮是否有骨髓的疾病,造成血球無法正常生成,或是因為年紀的增長,造血功能的衰退,可在醫師指示下,考慮使用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為何素食者較容易缺鐵性貧血?
食物中的鐵可分為兩種:
1.
血質鐵(Heme Iron)
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以二價鐵形式存在,人體腸道吸收率約25%。
2.
非血質鐵(Non-Heme Iron)
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以三價鐵形式存在,不易被人體腸道吸收利用,吸收率約5%。
除了動物性來源的鐵質之外,蔬菜中或是額外補充的鐵劑皆為非血質鐵,在生物利用度較低,並且容易受到食物,像是咖啡、茶中的多酚類影響吸收效率,但如果是蛋奶素的朋友,在高量鈣質(超過165克)攝取同時,例如牛奶、乳酪等,會減少鐵質吸收50-60%,建議跟含鐵的食物隔餐使用(間隔超過4小時)。
豬血糕好吃又補鐵
缺鐵影響全球超過20億人,缺鐵性貧血仍是導致貧血的首要原因,根據華西醫科大學做的一項研究,利用低鐵的飼料餵食剛出殼的雛雞三周,讓牠造成嚴重的貧血,然後將不同劑量的鐵質來源做成強化餅乾餵食,分別餵食肝膏、生血粉與熟血粉16天,測定牠的血紅蛋白濃度、肝臟鐵含量、體重等指標。利用公式計算不同鐵質來源的相對生物利用率,發現利用率熟血為90.2%,肝膏為78.4%,生血為64.4%,這個實驗表明,利用豬血和肝膏作為防治缺鐵性貧血具有類似硫酸亞鐵(標準品)的效果,因此,如果有缺鐵的症狀發生,也可以食用豬血糕作為補充。
口服性鐵劑與最佳組合
此外,在臨床上也會利用鐵劑進行補充,是方便又有效的方式,成人一般的推薦用量為100至200毫克,兒童的劑量為每公斤3-6毫克,添加維他命C可以增加吸收的效率,如果是因為缺鐵性的貧血,可以透過補充鐵劑達到有效的吸收與恢復血紅蛋白水平,然而,可能還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來補充鐵含量的儲存與正常化,長期使用可能會有噁心、嘔吐、便秘和金屬味,這些副作用很常見,但這些反應都不嚴重,因此,也不用過於擔心。
早在1995年的文獻有實驗顯示出,28名素食者於每日的中餐及晚餐各服用500毫克的維他命C,在兩個月期間後觀察到血紅蛋白增加8%,血清鐵增加17%,運鐵蛋白飽和度增加23%,顯示維他命C有助於鐵的吸收和生物利用率。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補充一些深色蔬菜,如地瓜葉,還是動物來源的蛋黃、動物內臟、魚貝類,增加高蛋白的食物,如豆腐、豆花、瘦肉等,另外水果中的維他命C,如葡萄、柑橘類、番茄等水果,也可以協助鐵質的吸收。
Reference
[1] 黄承钰. 猪血和肝膏中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 Diss. 1986.
[2] Camaschella, Clara. “Iron-deficiency an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19 (2015): 1832-1843.
[3] Correction of anemia and iron deficiency in vegetarians by adminis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 1995 Oct;39(4):403-6.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phone_in_talk